分享的結晶
 

 

 

得獎作品

 

 

英語科主題式統整課程設計方向

  • 台北市第三屆教育行動研究國中組論文發表特優  (91.09.23)

  • 文另刊於中央大學【英語教育電子月刊93.05.28第八期 《》、 《

 

 

 

Part  ( I )

摘要

Part  ( II ) 自信面對統整課程
Part  ( III ) 溝通式教學的使用時機
Part  ( IV ) 人性化的多元評量  
Part  ( V ) 結論
Part  ( VI ) 參考文獻

 

 

 

自信面對統整課程(一)

國中教師過去自大學學業開始,即分科專業訓練養成,主修國文的,可能在大四畢業之前把畢氏定理、等加速度……忘得一乾二淨;主修數學的,可能忘了季風風向、配色美感……。畢業之後,進入升學掛帥的教育環境,日復一日,親師生走在聯考科目的狹隘道路裡,別說學生功利,汲汲營營於學科成績;連教師也暗自貴學科輕藝能,更害怕教學法寶被偷學去,而在心底沙盤推演攻防戰;家長更以分數和升學成就論斷老師的優劣。這樣競爭的教育氛圍導向畸形的社會價值判斷,龐大的國家教育資源集中在少數菁英養成,多數學生被摒棄在升學績效之外。而所謂的「菁英」也常為人詬病是「知識界的巨人,生活上的侏儒」。十年前的「四一○教改大遊行」,徹底對教育環境發出怒吼與反思。諷刺的是這些遊行的主流人物不是被傳統升學教育放棄的多數人,反而是升學主義所成就的少數菁英!

這十年來各項的教育改革風起雲湧,或有成功,或有失敗;然而,大家不妨平心靜氣藉這機會好好思考我們要什麼樣的國家。因為,孩子就是我們的未來!我們要教出怎樣的孩子?是快樂活潑、積極進取、心胸開闊、多元發展、欣賞關懷……還是自私自利、心胸狹隘、五穀不分、四體不勤、自暴自棄……?

倡議十多年的「九年一貫」課程,就是這一波波教育改革的最大計畫。教育部自民國八十六年四月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專案小組」,即踏出「九年一貫」新政策的第一步。八十七年九月該小組完成並公布「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在綱要中即昭告「跨世紀的九年一貫新課程應該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針對統整能力方面,指出「包括理性與感性之調和、知與行之合一,人文與科技之整合等。」「課程理念應以生活為中心」,打破教科書的藩籬,重視各個科目間橫的統整,也強調國中與國小學習縱的銜接。

因此,「統整課程」是九年一貫諸多重要特色之一。習於合科教學的國小教師自信面對統整課程;反而國中教師感受莫大的衝擊。最直接正面的衝擊便是挑戰傳統國中教師單打獨鬥的教學習性,更暴露國中教師統整課程設計能力不足。因此,許多國中教師開始恐慌,甚至也成為退休潮的原因之一。

民國八十一年作者自彰化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在故鄉花蓮縣一所偏遠迷你的國中代課,除了數理科,其餘所有科目皆要教,雖然辛苦,卻促使作者涉獵各科而靈活聯絡教學,舉例皆可信手拈來。民國八十二年通過台北市國小教師甄試,於國小服務三年,更是領略國小教師協同教學、合科教材、幼小銜接、合作學習等經驗與培養統整設計的能力。之後再參加甄試而進入國中教育環境,恰是國中教育政策大變革,更恭逢首屆基本學力測驗,三年的導師經驗,實驗作者的教育理想而有些許成果,「統整課程」與「合作學習」得以展現,真該感謝過往在代課與國小教學的經驗累積,才能自信面對當前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課程設計」。

首先,國中教師要先瞭解,「統整課程」並非要求教師科科都要教,科科都是專長。在「教師專業」的前提下,要求國中教師如此涉獵其他科目,在在損及教學品質、學生的受教權益。因此,「統整課程」的前提是教師打破各自為政的教學習性,跨出心靈障礙,主動走入其他科目或領域的教師群,相互尊重與瞭解,促進教學合作的契機。各科教師依然能保持本身教學的專業,但也嗅出其他科目與自己專業科目的相關性(connections)與連結點(nodes)。針對某一生活、情境、主題進行對話,「統整課程設計」即可步步營造出來。

 

 
Part  ( II ) 自信面對統整課程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