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留白給學生與相關人員表達:
設計自我評量、同儕互評時,除了量化評量(如給分或評定等級)以外,應兼重質化的評量,留空白之處給學生思考、詳細陳述,自我表達之用(發揮語文智慧、人際智慧、內省智慧等)。消極面也是避免學生草率量化評量,失去學習欣賞、表達、反省的評量意義(十大能力指標之一、二、四、五、十)。甚至參與的相關人員,如:行政人員、家長、受訪對象、專家學者……等,皆有表達或評量的園地,更豐富評量的層面。
九、評量人員多元化(陳明終,民89):
傳統上,評量測驗似乎都是教師與學生的事,家長頂多對考試內容提供意見。但是,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更吸納廣大的社區資源進入教育體系。作者在一次教師交流中,一位老師經由引導,提出構想,把國中英語第三冊第五課
Excuse Me, Where Do I Get To The Train Station?
課程延伸活動,學生分組,請家長協助學生校外路線圖探查,並進行表現評量。一來分擔教師無法面面俱到的困境,二來維護學生安全。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家長也體會教育過程。以該校家長參與度與社區環境,要實施該單元活動是可行的。讓家長或社區也有機會瞭解學校活動,甚至參與,達成社區總體營造也是指日可待的。
十、指導學生建立學習檔案:
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做為學生的生活、學習、成長記錄,也為學生提供多元入學申請的最佳證明。過去因紙筆測驗為主,升學考試一結束,同時也是學生把國中三年的考卷講義大清倉的時期。三年辛苦學習的記錄最終只剩一張畢業證書,真是令人不勝欷噓!因此,為促進學生培養個人資料的系統管理能力,檔案評量是必要的「手段」;當然目的也是要學生檢視學習歷程與珍惜學習所得。內容包含學習單、報告、資料蒐集、心得、著作、光碟……等,老師附上評語的考卷也是學習歷程的珍貴見證,也可適時放入。
十一、建立教師教學檔案,提供回饋:
不論是課程評鑑或教學過程與總結的評量,在在都要進行檢核與修正,不只是提供教師教學改進、行政措施參考,甚至是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能力指標、對國家教育政策發展提供有力的實證。因此,九年一貫課程由下而上建立的回饋系統,一改傳統教育由上而下威權式主導。教師要自信面對自己在這份工作崗位上的關鍵地位,而各種評量就是最實際、具體的事證,教師平日應簡單記錄並編輯教學檔案,除了保存自己的教學成果與歷程,也是改進各種評鑑與指標的重要參考資料。
多元評量或許會加重教師的負擔,但是,教師們也因過去聯考的弊端而共同體認要給孩子生活上的教育。因此,辛苦也值得,而辛苦也有方法使多元評量有效率達成,重點在教師們多對話,合作分擔工作與運用社區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