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結晶
 

 

 

論文報告

 

 

荷比法英語教學--中小學英語補救教學 ( II )

  • 台北市興雅國中 •  林淑媛

  • 97年9月台北市教育局組成參訪團前往歐洲荷、比、法三國考察其英語教育。我也隨行。

  • 回國後,每位團員都要針對分配的主題撰寫一篇報告。我寫荷、比、法三國英語補救教學措施。

  • 若要索取總報告,請洽主辦學校,台北市北投區文化國小陳書民主任。

  • 參與討論

 

 

 

Part  ( I )

前言

一、國際化程度甚深與職業教育發達的荷蘭

Part  ( II )

二、錯綜複雜的政治文化體系展現多元發展的比利時

Part  ( III )

三、從自尊的強國到英語教育急起直追的法國

心得

 

 

 

 

 

 

 

二、錯綜複雜的政治文化體系展現多元發展的比利時

    當車子一駛進繁華熱鬧的布魯塞爾,擁塞的車潮預示我們來到全世界矚目的歐洲的心臟:歐盟的行政中心。比利時自詡是「歐洲的首都」,因許多國際重要事務部會組織就設在布魯塞爾。例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部分的歐盟議會、以及目前的歐盟行政總部。歐盟自成立以來,由原先十個會員國迅速擴展至今二十五個,辦公區不是一棟大樓,而是十數棟大大小小的大樓聚集在一區,因事務繁雜,擴充迅速,目前加緊趕工興建更多大樓,使布魯塞爾市更顯擁擠,古蹟與新大樓對比交錯,也映照比利時複雜的政治與文化體制。其中一棟辦公大樓外牆的巨幅海報,「multilingualism」一字不只明確點出歐盟對各種語言的尊重,也是比利時這個複雜歷史背景的國家在語言政策上的寫照。

歐盟一棟辦公大樓外牆的巨幅海報,「multilingualism」一字明確點出歐盟對各種語言的尊重,也是比利時這個複雜歷史背景的國家在語言政策上的寫照。

    熟悉比利時立國的背景都知道,比利時夾在荷蘭、德國與法國之間,政治與文化深受這三國影響,自然也反映在國家複雜的體制上。先不提其複雜的行政區劃分,單就負責教育事務最高的主管機關--「文化體政府」(communities),即分成三個:北方的荷語文化體、南方的法語文化體、與東南方的德語文化體,負責教育政策、學校體制、課程教學、學校事務。荷語、法語、德語即為比利時的官方語文,各區自然依其文化背景教授語言。

    因國內就是多語的環境,所以,在國小除了自己文化體所在地的語言學習,各區各校更依學生的程度,可從幼稚園起由教師決定進行第二種語言的「浸潤式」(immersion)學習。例如我們參訪的布魯塞爾市屬於法語區,小學一年級就同時實施荷語教學,中學可選擇德文或英語。但是,因多語教育造成的困擾也促使比利時許多學校第二外語教學逐漸以教授英語為主,而中文有日漸受到青睞的趨勢。

    因比利時無學區制,家長可依其需求、經濟能力與學校聲譽選擇學校就讀。若住家附近的學校無適當的語言教學符合家長需求,學校裡的Head Teacher可透過community協助家長尋找適合或符合其意願的學校讓學生就讀。但因為無學區制,不可避免的,許多學校與家長會拒絕弱勢學生或貧窮學生就讀該校。「Positive discrimination.」(確實有歧視)是比利時教育裡潛在的問題。

    比利時的補救教學的定義與作法與台灣不太一樣。比利時也和荷蘭一樣,職業教育發達,很早就依學生的興趣與嗜好做分流教學。除了一般的學前、國小與中學的義務教育,尚有特別教育(Specific Education Systems)供學生選擇,例如:中學的選替性教育(Alternated Secondary Education)、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以及浸潤式語言學校(Language Immersion Schools)等。前兩者具有補救教學的功能。該國對於一般學科較弱的學生,中學的選替性教育就是很好的選擇。一般的中學(Secondary School)從1213歲起,修業六年,一入學即有職業教育可選擇修習。學生年滿15歲以上,除了一般課程(general course)外,同時還接受職業訓練(professional training),與校外商店企業合作,也要簽約,以保障學生的受教權益。特殊教育是針對身心障礙學生為主,依專業教師鑑定,根據其障礙類別分成八種(例如:輕微智能障礙、情緒障礙、失聰、失明等),轉介到特定學校就讀。而台灣的特殊教育則包含資賦優異教育。法語文化體政府在今(2008)年912日通過一項國民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的法令草案,讓學校可以容納更多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加強特殊教育的功能,以補特殊教育學校不足,避免學生需要到很遠的外縣市就讀的問題 []

    若是一般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或落後情形,一般學校裡的教師並不會主動進行補救教學或特別輔導,而是轉介學生到特定的修習機構或校外的補救學習場所。據我們當天參訪的法語文化體政府人員所描述,學校裡的Head Teacher會透過文化體裡的網絡(network)去協助轉介。而陪同我們參訪的駐比利時代表人員也提出親身的例子證明這一點。當這位代表全家搬來布魯塞爾,小孩的學習較跟不上,他曾到學校和教師談過,教師委婉表示不會特別協助,反而給他一些清單,建議家長和學生到校外的一些機構學習。目前因為比利時的教育制度很複雜,他們現在有一個極浩大的網路資料庫建置工程,預計2011年完成,讓學生、家長、教師與教育相關機構的脈絡關係建立得更完善,以便對學生的輔導與教育更能個別化的照顧與轉介。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326期,2008-09-25出刊,駐比利時代表處文化組提供。取自教育部網站: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2037

       
 

 

Part  ( III )

三、從自尊的強國到英語教育急起直追的法國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