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結晶
 

 

 

論文報告

 

 

荷比法英語教學--中小學英語補救教學 ( I )

  • 台北市興雅國中 •  林淑媛

  • 97年9月台北市教育局組成參訪團前往歐洲荷、比、法三國考察其英語教育。我也隨行。

  • 回國後,每位團員都要針對分配的主題撰寫一篇報告。我寫荷、比、法三國英語補救教學措施。

  • 若要索取總報告,請洽主辦學校,台北市北投區文化國小陳書民主任。

  • 參與討論

 

 

 

Part  ( I )

前言

一、國際化程度甚深與職業教育發達的荷蘭

Part  ( II )

二、錯綜複雜的政治文化體系展現多元發展的比利時

Part  ( III )

三、從自尊的強國到英語教育急起直追的法國

心得

 

 

 

 

 

 

 

前言:

荷、比、法三國外語教學政策,把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至國小,當作是學校必修外語語言之一,也是近幾年的事。特別是這三國國土雖然緊緊相聯,但因歷史、文化與政治等因素,這三個國家實施英語教學的措施也迴然不同。筆者負責的議題為「補救教學」,瞭解參訪的學校對學習困難、低成就、資源班學生進行補救教學或特殊教育的措施。

然而,較遺憾的是,所參觀的三所學校或教育主管機關都很直接的表示,針對英語科的補救教學並無特別的配套措施。據筆者的觀察,或許是因為這三國的教育思維並不像台灣以升學為導向,把所有的學習思緒幾乎集中在考科上,而是多元化、適性化發展。加上這三國國際化色彩深厚,是多語的環境(特別是荷蘭與比利時),除了英語學習,學生還有其他可以選擇的語言或學習領域去發展,不需刻意對自己不愛或不擅長的科目拼命鑽研。

其次,這三國在「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架構」(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簡稱CEF)下對國中小所設定的語言能力目標相當簡單,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簡易的口語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ability)。在大環境的薰陶、可供學習選擇的目標語言(target language)與務實的語言能力培養下,除了特殊學困或身心障礙的學生必須特別實施特殊教育外,教師對於一般學生自然就不會刻意實施英語科的補救教學。即使是需要補救教學的學生,基本上也在其他科目出現學習困難。若學校要實施補救教學,勢必是從課程規劃全盤著手,而非只針對英語科進行,然而這樣的課程規劃也不像是刻意的「補救教學」,嚴格說來,是給學生更多的學習選擇與適性發展。這樣的課程規劃尤其以職業教育發達的荷蘭為最。

以下就這三國筆者所接觸到的教育單位分別細節報告。


一、國際化程度甚深與職業教育發達的荷蘭

    荷蘭位居歐洲四大河川流入北海的三角洲地帶。這些大河雖然為荷蘭帶來嚴重水患,卻也促使荷蘭成為全歐洲的港口,貨運和人潮匯聚,成為一個貿易國。鹿特丹數十年來是世界第一大港。史基浦國際機場(Schiphol Airport)是歐洲空運的樞紐,許多亞洲及美商公司也選擇將歐洲總部設於荷蘭。又因地處德、英、法三國文化交會處,除了國際化程度很深,也造成多種語言在該國的使用。而長期以來水患嚴重,人民在治水過程中培養出務實的生活態度與高科技的研發水準,也影響荷蘭人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再者,自古以來,荷蘭的思想自由,十六、十七世紀整個歐洲的知識份子選擇在荷蘭印製書籍,因此也深深影響荷蘭的學術自由。所以,荷蘭人對教育的態度是適性發展、多元且務實的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

    雖然荷蘭語是國語,但是受到歐盟成立與國際化影響,英語在荷蘭也是極為通行的語言。不論商店、書店,英語標示、進口的英文原文書數量,是在其他非英語系國家少見的。荷蘭自國小一年級開始,英語與荷蘭語並列必修,中學再修第二外語,大學更以全英語上課、撰寫論文,和瑞典並列歐洲的先驅。幾乎每一位荷蘭人都會說英語,並且會說一種以上的外語。這樣的多語能力除了是大環境使然,教育政策也是一大因素。

學校入口大廳的餐桌擺設與玻璃櫥窗陳設食品販售,點出該校的發展特色。

    筆者參訪的學校 Hubertus Vakschool ROC van Amsterdam (www.hubertusvakschool.nl) 是位於首都阿姆斯特丹裡的一所公立中學(secondary school),屬於「預備職業學校」(Pre-vocational School),修業三年。就學年齡為12-16歲左右,與台灣的國中生相當。該校大致分成「一般科」(general courses)與「職業類科」(vocational courses)。學生可依其興趣與專長選擇要讀的類型,通常家長也不會強迫學生該選擇哪一類別就讀(全國皆然)。該校職業類科主要提供餐飲相關的職業訓練(tourism, tailor, hospitality, cooking)。校內職業訓練的設備詳盡齊全,與職場無異。如果社區附近的學校無提供可讓學生選擇的職業類科就讀,學生可能要辛苦一些,到比較遠的社區去唸書。

    一般科的學生採雙語學習。凡是歷史、戲劇、理財、文化、經濟,都是英語上課。甚至筆者觀摩的體育課、美術課也是全英語上課。學校負責英語教學的主任會隨時進到教學現場聽老師使用英語的情形。學生畢業前預估英語能力需達CEFB1B2級,甚至更高的級數,以備高等教育的需求能力。而職業類科英語能力較弱,除了有一門專門學習英語的課程外,上職業類科時仍採用其母語教學,但是仍然希望學生畢業前可達B1B2級。

    除了經鑑定是特殊學生,要以特殊教育或治療(therapy)以外,一般學習落後的學生,學校會施以補救教學。通常並不是特別針對英語一科,因為這些孩子普遍對各科都有學習落後的情形。補救時間通常是在下課(2:30)後有六位老師協助學生與教師進行充實課程(enrichment)。針對英語語言能力,並不像台灣這樣是把教科書再重教一次,而是針對孩子的興趣需求,設計學生喜歡的活動來訓練學生英語語用。例如:戲劇(drama, theater)、歌謠韻文(rap, chants)、烹飪、體育、節慶活動等。負責解說的教師強調,特別是戲劇表演,學生一向不敢說英語的,竟然都非常喜愛戲劇活動演出,而且敢用英語表達。而學校也經常舉辦發表會(presentation),讓學生在家長面前表演,給予他們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如果無法給予學生相關的補救教學措施,學校也會聯繫其他學校協助合作。

    從這所學校的教學情形來看,頗符合前述荷蘭這個國家多元發展且務實的作風。即使是補救教學,在台灣是極困擾教師與教育行政主管的頭疼問題;然而,該校以教師專業,全盤規劃的作法以符合學生興趣與個別需求,真正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是我們值得思考與借鏡之處。

       
 

 

Part  ( II )

二、錯綜複雜的政治文化體系展現多元發展的比利時

Part  ( III )

三、從自尊的強國到英語教育急起直追的法國

心得